
在天津觀眾的期待中,作為近年舞劇市場的“爆款”,由上海歌舞劇團打造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昨日開啓了在天津大劇院的演出。該劇以驚心動魄的諜戰故事、電影級質感的舞美呈現,講述了以李俠為代表的隱蔽戰線共產黨員為新中國的成立獻身的動人故事。
自2018年首演以來,《永不消逝的電波》迅速“火出圈”,特別是其中的一個舞段登上了2020年央視春晚,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該劇以犧牲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為歌頌英雄的主旋律舞台劇提供了新的範本。該劇至今在全國演出180餘場,此次來津也在天津觀眾中引發了搶票熱潮。
昨日的演出大幕拉開,危機四伏、魚龍混雜的舊上海還籠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工作在隱蔽戰線的共產黨員李俠,以報館職員的身份進行着重要而兇險的情報工作。劇中的李俠並不是觀眾們印象中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他和普通人一樣為戰友流淚、為愛人動情、為危險擔憂。劇中還通過其他烈士形象的塑造,展現了隱蔽戰線的共產黨員羣像。正因為全劇以真實的標準去塑造英雄,才使劇中英雄的犧牲具有非常震撼的藝術感染力。
該劇在敍事上大量採用蒙太奇手法,將複雜的人物關係和環環相扣的情節,通過舞台空間的巧妙運用,清晰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如劇中李俠和蘭芬分頭行動的一場戲,舞台被分割成兩個空間,兩個人物同時又不同空間地在虎狼環伺的危機中穿行,極大提升了舞台的表現力。劇中還多次運用蒙太奇手法構建、展現不同時空的故事,來賦予關鍵情節或場景以時空的縱深感,如李俠痛失戰友、與愛人蘭芬回憶過往的一場戲,舞台上就出現了四對不同時空的李俠與蘭芬,展現他們從相識到入黨攜手戰鬥的過程,藝術地放大了關鍵的情節和場景。
在服裝、化妝、道具方面,該劇塑造出了舊上海特有的風情和質感。曾登上央視春晚的《漁光曲》一段舞蹈,身穿旗袍的女人們踩着小板凳、揮着竹蒲扇,在弄堂裏翩躚起舞,使觀眾有穿越時空之感。而這些情節都與主題緊緊相關,在熙熙攘攘的十里洋場、弄堂街巷,一個稚氣未脱的少年也許就是黨的隱蔽戰線工作者,一個面相忠厚的黃包車車伕也許就是兇惡的敵特。演出結束時,該劇對英雄先烈的塑造和極高的藝術品質深深打動了觀眾,全場掌聲經久不息。今明兩天,該劇還將在津演出三場。(翟志鵬 姚文生)